朱泥自古以來都是帶著神秘色彩,經本人十幾年來多方查證,以下資料分享大家一起探討研究。
  在【朱泥壺的世界】這本書的第七頁題到~最早的朱泥壺並非鮮艷欲滴的大紅色,也就是說以前黃紅色的朱泥壺並不是今日所謂〝大紅色的朱泥壺〞。及第八頁題到~朱泥的原礦土,大部份都是土黃色的。

而在【陽羨砂壺考】這本書的第五十二頁壺土類別題到~

胎骨 嫩黃泥出趙莊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脂可築蓋陶壺之丞弼也。

註解:嫩黃泥為調和泥來增加各色土的可塑性。丞弼為支撐坏體架構的意思。
硃泥 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經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紫砂色。

註解:石黃泥是做朱泥的原料。經本人查證試驗〝石黃泥陶之乃變紫砂色〞的說法,本人用石黃泥土塊怎麼做都是硃砂色,不知當時所謂的紫砂色,是從哪裡得知的資訊,還是排版印刷的問題,以上分析僅供參考。

在【宜興陶器圖譜】這本書的第167頁也有提到~ 硃泥 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經風日之石骨(石骨為未完全風化之土塊,開採時需以硬器掘之,堅硬若石,但遇水則自行潰散。)

註解:有了以上這些資料的參考,那石黃泥基本上應該在開採出來時就是土塊狀的泥料。

【陽羨砂壺考】第五十三頁壺質辨別題到~
()由明以迄清初
()凡紫砂製者胎骨硬而堅色潤而光和
()紅泥所製者胎骨雖不如紫砂之堅溫潤透明則一也
()至白泥黃泥胎骨之堅硬與紫砂無異唯溫潤透明則不如
()雍乾之世
()紫砂製者胎骨仍屬堅硬而溫潤透明已遜
()至硃泥所製者胎骨鬆而不結色枯而不澤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膩已非本質之美矣
()惟黃泥白砂所製者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與清初製品彷彿相似
()降及嘉道
()紫砂壺胎骨之堅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溫潤殊為遜色
()白泥亦復如是
()獨硃泥製者胎骨堅硬勝於雍乾傳器而略遜於明且與清初相較色仍溫潤僅透明不如耳
()遞至咸同光宣
()紫砂製器胎骨之堅尚與嘉道傳器相伯仲惟色澤枯燥未脫砂土之氣
()白泥所製者亦同
()硃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石黃朱泥分析 : 以下幾種泥在宜興都有人稱作 石黃朱泥


 

趙莊山西山露天礦場(趙莊山石黃嫩泥 , 是由箭頭方向所開採到的)

( 一 ) 在宜興任墅 趙莊山(西山礦區) 大黃石與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來的嫩

泥,叫石黃嫩泥,泥礦呈土黃色,開採困難度高,產量極少,石黃嫩泥含大量純氧

化鐵、石英、二氧化矽、嫩赤鐵礦的含量高特別純、等多種特殊天然礦物成份,石

黃嫩泥所做的茶壺生坏,經窯燒時會產生很大的縮收比,收縮比例大,就容易產生

皺紋、開裂、變形,石黃嫩泥原料細度高、黏性差,在製作過程中,如果厚薄度沒

掌握好,壺內就會出現內開、變形,從古留下來的朱泥老壺,大多有皺紋,這是收

縮比大所產生的,所以越純越好的泥料,所做成的朱泥壺表面,所產生的細紋也就

越多越密集,經過窯燒成陶,色呈黃紅溫潤油光。


窯溫:約 1040 度 C 。收縮比:約 28%~40% 。


 

箭頭方向是趙莊山露天礦場 地表 泥礦層

( 二 ) 產於宜興任墅趙莊山地表泥礦層 , 堅硬如石含嫩鐵量高 , 產量稀少 , 礦土呈

黃紅色 , 製成陶器顏色呈朱紅而叫朱泥、朱砂泥、石黃泥、趙莊紅泥 , 收縮比大

所以 常做小茶壺 , 茶壺 表面砂粒明顯。

窯溫:約 1080 度 C 。收縮比:約 16%~20% 。


 

石黃心

( 三 ) 礦物呈卵狀 , 外殼似鐵質深褐黃色 , 殼內夾層似雞蛋黃 , 粉狀細膩 , 含鐵

量甚高 , 俗稱石黃 , 此礦一般作為調色用 , 加入紫泥燒成陶後色呈葡萄紫色 , 

加入天青泥呈深褐色 , 加入紅泥呈朱紅色 。

從古書資料記載和趙莊當地人所得的資料綜合 分析 ,在明末清初稱趙莊為黃泥趙

莊,到了清中期開採不到石黃泥,因此黃泥趙莊改為趙莊。可以推斷出明末清初,

當時以人工 在宜興任墅 趙莊山(西山礦區) 大黃石與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

來的嫩泥 稱為石黃泥作為朱泥原料,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到清中期時 大黃石與

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來的 石黃 泥 因開採不易,轉為使用西山附近礦區 地

表泥礦層 開採到的石黃泥又稱 趙莊紅泥 ,所做出的 朱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此項

分析結果分享大家,希望大家在認識朱泥壺方面,有所幫助。



大時代普洱壺藝‧台中市專賣古樹普洱茶、紫砂壺、朱泥壺

http://www.teapot.com.tw
電話:(04)2473-2989
地址:
台中市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3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